新聞中心
國家標準起草,編制和審定單位
【學民企榜樣 聚邵商力量 做時代貢獻】為實現模具專用氮氣彈簧全國產化貢獻力量——記邵陽興達精密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左明良
打造中國乃至亞洲最大汽車模具氮氣彈簧生產基地,建設全國最大氮氣彈簧實驗、檢測中心,年產值突破10億元……這是邵陽興達精密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達精密”)總經理左明良為未來3至5年公司發展制定的一個目標。
當前年產量只有30萬只,產值約6500余萬元的興達精密,怎敢說在幾年之內打造國字號頂頭基地、中心?在左明良看來,興達精密有這個底氣:氮氣彈簧機械部標準的起草、編制和審定單位,產品市場占有率居全國第一方陣,客戶涵蓋國內所有大型汽車(模具)生產廠家。從制定的發展目標,便知左明良闖勁十足。正是他那份闖勁,讓興達精密能一路披荊斬棘,開拓進取,由小壯大,逐步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模具專用氮氣彈簧領域闖出一番新天地,而他也獲評“第一屆新湖南貢獻獎先進個人”。
左明良與科研人探討新產品設計方案4年磨劍破斷言在創辦企業之前的12年里,左明良在原邵陽市汽車零件廠工作,從事汽車減震器、支撐氣彈簧的研發工作。期間,他潛心鉆研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參與了氮氣彈簧機械部標準的起草、編制,獲得了機械工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等榮譽,從普通的技術員一直做到了技術副廠長。1997年,瞄準汽車產業迅速發展,汽車模具彈簧市場潛力巨大的時機,左明良“下海”創業,與人合伙創辦邵陽市怡和減震器廠(興達精密的前身),專門生產汽車減震器和汽車模具的主要關鍵件——彈簧。憑著雄厚的技術能力,過硬的產品質量,“怡和造”頗受市場青睞。身為研發人,左明良時刻居安思危,緊盯技術前沿。2004年,在一場展銷會上,左明良偶然得知國外正在研發推廣氮氣彈簧。運用氮氣彈簧的汽車模具,汽車車身制造的精度能大幅提升。當時,國內汽車廠家使用的汽車模具,大多運用金屬、支撐氣、橡膠等彈簧產品,精度不高,車身制造時會出現較大工差,導致車身精度不如人意,這是當時國產汽車外觀不如外資汽車的重要原因。為此,左明良決心研發自己的專用氮氣彈簧技術。但尚未開始,就有專家潑冷水:國內是做不了這種高、精、尖的東西的。別人能,我們也行!左明良的闖勁上來了。當年他就牽頭組建5人小組,夜以繼日鉆研技術,夙興夜寐加工試驗。4年磨一劍。2008年,怡和減震器廠改名為興達精密,其在國內首創研發的國產化模具專用氮氣彈簧面世。無論是在制造精度還是壽命上,都能與國外主流產品相媲美。之前,氮氣彈簧僅有國外大品牌能生產,價格高高在上。以工作壓力為3噸的氮氣彈簧為例,每只價格高達3000元。興達精密出產模具專用氮氣彈簧后,迅速獲得眾多汽車生產廠家的青睞,國外產品的價格也應聲而降,降幅近50%。很快,模具專用氮氣彈簧成為興達精密主打產品。通過不斷改進升級,興達精密的產品滿足了客戶的多元化需求,產品市場占有率逐年上升,成為唯一上榜中國重點模具標準件骨干企業的國產氮氣彈簧企業。錨定創新謀發展用電腦或者手機一查,模具專用氮氣彈簧中的溫度有多高,壓強、電流有多高,一目了然。一旦壓強過高,溫度、電流超過承載范圍,系統馬上自動報警,并及時讓汽車模具斷電停止生產,避免給生產帶來損失。這,是興達精密創新的又一成果。專用氮氣彈簧是一款高壓強產品,因其安裝在汽車模具內部,以前要查氮氣彈簧的溫度、壓強數據,必須人工現場查,很不方便。一旦出現問題也很難及時發現,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針對這一痛點,2020年5月起,左明良展開研發,創新性地在彈簧產品中添加了一塊包含溫度、壓強、電流3個模塊的傳感芯片,再通過工業互聯網云平臺,將三項指標數據實時傳輸到電腦或手機上,實時監測產品是否正常運行。如今,這項研發共獲得2項發明專利,國內某大型汽車生產廠家正在試用該款產品,反映非常好。“企業要持續發展,必須創新不止。”左明良說,近年來,企業持續加大投入,組建了研發團隊,與湖南大學合作成立氮氣彈簧研究中心,全力研發新技術、新產品,升級生產設備。持續的創新驅動,為興達精密提供強勁發展動能。如今,興達精密產品品種及規格齊全,與一汽模具及東風、吉利、長城、廣汽等大型汽車企業實現全方位配套,企業還能對客戶所需的特定產品進行研發服務。此外,興達精密還是國內首家成功研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動氮氣彈簧汽車尾門開啟系統的企業,并獲得發明專利。目前,左明良還將研發的目標對準國內氮氣彈簧企業為數不多尚未涉及的領域,努力填補空白,讓模具專用氮氣彈簧全部實現國產化替代。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邵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為興達精密劃撥了一塊50畝的企業用地。2021年11月,面積達30000平方米的廠房拔地而起,讓興達精密有了屬于自己的廠房。“我們終于可以甩開膀子,大干一場了。”左明良說,隨著廠房的投入使用,興達精密購買了更多生產、檢測設備,特別是數控機床、加工中心及電腦程控檢測等設備,并優化升級了生產線,提升產品質量和產量。此外,還與湖南大學聯合建設了一個符合國際標準的氮氣彈簧實驗檢測中心。“有了技術基礎,加上智能化生產線的加入,大約3至5年,企業就能實現年產50萬只模具專用氮氣彈簧及200萬支汽車尾門電動氮氣彈簧,年產值突破10億元的目標,打造中國最大汽車模具氮氣彈簧生產基地,全國最大氮氣彈簧實驗、檢測中心,我也堅信模具專用氮氣彈簧實現國產化一定能實現。”左明良自信地說道。